038915B5F8B994D1B9D5D64BA817C244
A93932787A79E9D740AB8CA0A93EB863
7262428160_90a438fed1
7262402914_8c0cb419f6
國立台灣美術館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– 臺灣館媒體宣傳策畫案
 2992137_wch5fol_l
台灣從2000年開始,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展出,陸續公開徵選國內知名建築團隊/策展人領銜參與此一盛會,向國際展現台灣當代建築的發展風貌。自第7屆「生命城市」開始、第8屆「2050願景台灣:下一出口」、第9屆「繁殖計畫 – 從台南到威尼斯」、第10屆「樂園重返 – 臺灣的微型城市」及第11屆「夜城」、第12屆「休息中:台灣當代空間的變異性」,均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台灣建築藝術的特色,與世界建築區是交流激盪。本屆台灣館策展主題「地理啟蒙」為題,以文化地理學式的建築思考,模擬自然或自然的擬真來達到自然的實現,並利用地理學家式的實驗方式,打造構築北回歸線的台灣建築故事,體現一種另類的感官體驗與空間思維。因此本案將以展現台灣多元文化的空間形式為宣傳重點,以整合行銷的方式辦理國內外媒體相關宣傳活動,爭取國際媒體曝光機會,加強本次國際展出與國際交流之實質意義。
主題:地理啟蒙
Architect / Geographer : Le Foyer de Taiwan美學不是從西方啟蒙來的美學。影響我們的是炎熱溫度、是每年的颱風季節、是在太平洋地殼 運動下的安危。 這些確實的反省來自土地,來自地理啟蒙的思考與行動。建築文化的養分是從地理、土壤回憶 的滋養! 本展從地理學家態度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塊土地。並透過廖偉立與林友寒建築師的對話,和清水 建築工坊廖明彬先生現場構築的實踐,讓觀展者認識更多台灣不同的面貌。展覽全區以瓦楞紙為基礎,廖偉立與林友寒建築師分別用兩種不同操作手法,使空間感更多層 次、也更為豐富。

一開始先進入的是林友寒建築師的展區,透過減法產生空間,遊走在向下挖深而成的各種居住 空間的同時,也將視線收斂在水平 150 公分處-大約是台灣人普遍平均的視線高度;廖偉立建築師則是透過堆疊,呼應林友寒建築師的視平線,以 150 公分對應海拔 0 公尺為基準 線,每上升 30 公分代表著海拔升高 100 公尺,層層加厚,時而突出,可以當作休憩的座椅或 展示的平台,時而凹陷透空,則可以嵌入展品,或是對應到展場的開窗,納入展場外的自然光。 展品內容,隨著瓦楞紙的紋理,做帶狀的呈現,並對應到其所在的海拔位置,也順勢地帶出案 子所在地的環境特色和地理特性。

展示空間剖面,內層下挖空間為林友寒建築師對生活尺度的批判,藉由水平視線的均一-150 公分來收斂尺度的變化。外層圍塑出等高線步道,也是廖偉立建築師對台灣地貌呈現。 在生活尺度上和地理尺度上的邊界,透過不同高程創造出的空間,兩個展區,會迸發出何種張 力,這是展示中最耐人尋味的地方。

 

策展人與參展建築師

  • 策展人:  劉克峰
  • 參展建築師:  廖偉立  林友寒  廖明彬

A93932787A79E9D740AB8CA0A93EB863

 

 7262402914_8c0cb419f6 7262428160_90a438fed1 038915B5F8B994D1B9D5D64BA817C244
執行年月201205

 

  • Filed under: 展覽活動